牙科行為科學
Giáo viên: 林嘉澍
2017/10/16

Tóm tắt

「牙科行為科學」這個名詞翻譯自Behavioral Dentistry,字面意義為「行為牙醫學」,以對照醫學領域中的「行為醫學」(Behavioral Medicine)。行為醫學整合生物、心理與社會各種面向,來了解人的行為與並應用於臨床治療。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出發來考慮人於疾病間的關係。

 

凡舉情緒,疼痛,病患行為 - 這些議題是牙科行為科學聚焦的關鍵,在國外牙醫學系經常是大學部必修課程。但是在台灣是冷門又不受重視,既不是國考項目,也不是大學牙醫系必修項目,甚至同學想接觸這方面的資訊,都不知道哪裡可以上課。本課程先前已於國立陽明大學研究所開設多年,歷年並接受大學部學生旁聽。本課程強調近年腦科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提供的基礎,與牙科臨床實務的關聯。例如,當討論病人就診行為的變化,則以心理學為基礎了解病患情緒、動機。牙科行為科學專注的焦點是「人」 – 回歸到治療的本質,牙醫師不僅僅是看牙齒,而是看病人。凡舉病患主觀經驗的變化(疼痛、焦慮)到外顯的行為(逃避看診、不遵守醫囑)都是牙科行為科學關注的議題。

Mục tiêu khóa học

這門課程的設計是讓你了解有關病人的一些事。在大學五年中牙醫師學會了許多與「病」有關的事物,例如會看X-ray,知道怎樣鑑別診斷牙痛的成因。但從照顧病人的角度來講那只算一半的工作。因為牙醫師的工作是「照顧一個會痛的人」,而非只是「搞好一個人的牙齒」。後者是前者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

 

所以你會發現這門課著重的在「人」。也許你會想,人的問題不就等以後開業,慢慢接觸病人就懂了? 老醫師常常會告訴你「啊病人看多了就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 這句話一半對也一半不對。對的部分是,確實要了解病人需要靠經驗累積。不對的部分是: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把自己放空,每天和病人聊天以後就變成很懂病人的醫師。不對! 對年輕醫師來講反而更需要在一些基礎知識上裝備自己,讓自己「有備而來」地去接觸病人,這樣不僅在一開始行醫時就能加強信心,也能學習到以理論為背景,用系統化的方式去探索病人的行為與想法。在這方面來說,建立基本的行為科學與心理學(特別是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就非常重要。同時你們也需要臨床經驗較豐富的醫師來引導你們如何把這些知識應用於應付形形色色的病人 – 這就是門課我希望帶給你們的。

Giới thiệu về giáo viên khóa học

林嘉澍  老師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副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副系主任

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理學碩士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士

 

林老師是世界上少數同時具備牙醫師資歷,攻讀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並接受完整人腦神經造影(neuroimaging)訓練的牙醫師(博士班畢業於牛津大學Functional MRI of the Brain, FMRIB中心),主要研究專長是疼痛醫學與情緒神經科學(焦慮與恐懼)。林老師先後擔任科技部多年期計畫主持人,研究成果多次發表於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等國際期刊,在牙科焦慮與恐懼情緒方面的研究成果是美國牙醫學會期刊(JADA)的參考教材,也受邀於IADR世界年會演講。

Lịch trình khóa học

第1週:總論

第2週:知覺與注意力

第3週:記憶

第4週:焦慮、恐懼與「暗黑情緒」

第5週:動機與決策

第6週:牙科焦慮與恐懼

第7週:疼痛之因應與災難化

第8週:老年病患的情緒與認知功能

第9週:牙科門診病患常見之精神疾病

第10週:健康信念與疾病詮釋模式

第11週:如何使用問卷與量尺

第12週:放鬆訓練與認知行為策略

第13週:解說治療計畫與醫療決策

第14週:遵囑行為與訴諸恐懼

第15週:牙醫師的職業倦怠

Nội dung khóa học

在這門課程中,林老師將有關行為科學、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與腦科學 - 凡屬「人」有關的學問,融入到這堂獨一無二的牙科行為科學課程。雖然我很清楚這個領域並不受台灣牙醫界與教育界的重視 - 但既然是重要的事,就放膽去做 - 若能埋下一些種子,讓未來台灣的牙醫師中多幾位願意深耕這個領域,足矣!

 

同時也要請同學注意,本課程並不意味著取代普通心理學或是神經科學等基礎課程。在那些課程中,大家自然會學到更廣泛的,一般性的心理學原理或神經機制。我們這門課的重點在於連結 - 將這些基礎知識,與臨床牙科實務做連結 - 因此我相信已經具有初步臨床經驗的同學(例如開始見習),會更能領會這些行為科學議題如何應用於臨床場域。但對於低年級的大學部同學,仍歡迎你們的加入,或許能激起更多討論的火花。

本課程提供試看片,請直接點選下列連結:

Clip 1: 焦慮、恐懼與「暗黑情緒」

Clip 2: 動機與決策

Hình thức lên lớp

本課程共分為三個章節共15個單元,每單元包含約75分鐘的PowerPoint格式影音檔講解,涵蓋8個與該單元相關的小主題。

每個單元同時伴隨著一次作業,請修課同學於收聽完影音檔講解後即課填寫複習。作業成績與解答將於作業完成後公布之,該成績平均總分(16個單元總平均)即課程總成績。

Tiêu chí chấm điểm

  • 作業:100%

Grade Required


Course grade pass:60Grade Memo:max grade 100 point

Môn học tiên quyết hoặc năng lực cần có

Gợi ý danh mục sách tham khảo

[基礎部分] 

1. Kalat (2014) Biological Psychology [12th Edition]

2. Breedlove et al. (2017) Biological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Cognitive,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 [6th Edition] 

3. Gazzaniga et al. (2013)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e Biology of the Mind [4th Edition]

[臨床部分] 

1. 林嘉澍 (2009) 臨床牙醫師必備:病患行為與情緒認知參考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2. Ost & Skaret (2013)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Dental Phobia and Anxiety, Wiley-Blackwell

3. 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2014) 合記圖書出版社

Hỏi đáp những vẫn đề thường gặp

1. 我修習完此課程是否將獲得相關證書? 
Ans:是,您將獲得電子版修課通過證明。

2. 我沒有修過MOOC課程,需要準備什麼?
Ans:無,歡迎修課。

3. 我修習此課程需要據要具備那些課程的基礎嗎?
Ans:無,歡迎修課。

4. 這門課程適合那些同學修習? 
Ans:對口腔健康照顧有興趣的同學,特別是口腔醫療專業領域的同學,包含牙醫師、口衛師、護理師、診所助理、行政團隊等。

Thông tin chứng chỉ

本課程證書費用:500元

如何申請證書?

1.點選右上方的「小白人」。

2.點選「證書下載」。

3.畫面即會轉到申請證書系統中,請點選「我要申請證書」。

4.點選「我要搜尋」開始申請證書。

詳細證書下載流程說明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