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代劇場面面觀
教師: 于善祿
2016/05/30

摘要

如果從二十世紀初期的日本時代算起,臺灣戲劇逐步邁入現代形式與風格的發展,已經差不多一百年了,在這段時間裡,臺灣戲劇經歷過新劇萌芽、皇民化戲劇、戰後初期、反共抗俄劇、擬寫實主義戲劇、實驗劇展、小劇場運動、解嚴、收編與抵拒、消費時代、華文戲劇交流與市場等不同歷史階段和主題風貌,就整個當代華文戲劇的發展脈絡與創作質量而言,臺灣當代劇場均具有其獨出的藝術特色。 這門課主要在介紹臺灣自解嚴(1987)以降的當代劇場概況,兼顧歷史發展、劇團營運、戲劇創作、業界生態與政策環境、表演空間及場館、製作與策展、評論研究與出版等面向,帶領同學一起認識與掌握臺灣當代劇場的藝術特色,以及劇場與社會、文化之間的脈絡關係。

課程目標

我們將透過老師講解、業界相關人士的訪談、重要作品賞析、師生問答、圖表解說等教學方式,而「做中學,學中做」一直是劇場人的工作精神指標,我們也鼓勵同學透過看戲、寫心得、閱讀、剪報(包括紙本書報及網路資料)、線上議題群組討論與分享互動,甚至透過分組採訪、實地觀察、見面會等方式,讓自己近距離地接觸與關心臺灣當代劇場的生態與文化樣貌;對於無法親炙臺灣的遠距同學,也希望能夠透過這門課的學習,得以深入淺出地認識臺灣當代劇場的發展概況。

授課教師

于善祿,現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組博士候選人(肄業)。

為臺灣資深劇場生態觀察及戲劇評論家,相關評論文字已有數百萬言,廣佈於眾多華人藝文報章媒體;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華文戲劇,尤其對於香港、澳門及新加坡等地華語劇場發展現況,有深入的觀察研究與涉獵;另外在西洋劇場史、台灣劇場史、應用劇場、戲劇美學理論方面,也是其擅長的學術領域;長年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臺北市文化局、臺北市文化基金會、台新藝術獎、牿嶺街小劇場等機構之評議委員;著有《波瓦軍械庫:預演革命的受壓迫者美學》(臺北:黑眼睛文化,2007)、《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臺北:臺北藝術大學,遠流,2014)。

課程進度表

第1週:歷史發展

第2週:劇團營運

第3週:戲劇創作I

第4週:戲劇創作II

第5週:戲劇創作III

第6週:製作與策展

第7週:評論研究與出版

第8週:總結與前瞻

課程內容

週次01 歷史發展

課程目標與特色

臺灣劇場簡史

臺灣小劇場運動

解嚴以降,劇場與社會文化之間的脈絡關係

課程小結

週次02 劇團營運

劇團運作、環境與政策、媒體與資源

訪談:郭文泰與葉素伶(河床劇團)

訪談:汪兆謙(阮劇團)

課程小結

週次03 戲劇創作I

臺灣當代劇場的大致分類

藝術劇場

應用劇場

訪談:張嘉容(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

訪談:汪虹(綠光劇團)

課程小結

週次04 戲劇創作II

創作與演出空間

訪談:Jayanta與林浿安(EX-亞洲劇團)

訪談:王榮裕與游蕙芬(金枝演社)

課程小結

週次05 戲劇創作III

場館經營、作品與空間的互動

訪談:姚立群(牯嶺街小劇場)

訪談:鍾喬(差事劇團)

課程小結

週次06 製作與策展

策展與製作

訪談:耿一偉

訪談:鴻鴻

課程小結

週次07 評論研究與出版

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研究與出版

訪談:林乃文

課程小結

週次08 總結與前瞻

臺灣當代劇場的前瞻與未來

上課形式

本課程分為8個主要單元,每個單元由數個小單元所組成,每個小單元提供一段10-15分鐘的視頻影片。另安排期末作業、平時作業用以考核學習成果,考核標準請參見「評分標準說明」。

評分標準

討論區:10%

作業1:你對台灣戲劇的認知是什麼?你覺得台灣的戲劇怎麼樣?30%

作業2:請選擇一齣「台灣」的劇場演出,去觀賞,做紀錄,並試著提出你的評論意見。如果能夠附上票根、演出場地、或任何可以證明你在現場的照片、證據、資料,會更好。30%

作業3:請針對這門課,寫下你的學習心得、觀察與建議。30%

通過標準


課程及格標準:60滿分:100分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本課程無須背景知識,適合所有劇場藝文愛好者(高三生、大學生、一般社會人士皆適合)修習。

證書資訊

本課程證書費用:500元

如何申請證書?

1.點選右上方的「小白人」。

2.點選「證書下載」。

3.畫面即會轉到申請證書系統中,請點選「我要申請證書」。

4.點選「我要搜尋」開始申請證書。

詳細證書下載流程說明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