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阿嬷的芭比时代─流行台湾(1919~1945)
教师: 楊智景,吳亦昕,江寶釵,許劍橋,戴華萱
2016/11/16

概要

1. 芭比,世界知名的人形娃娃,其造型,依时尚趋势推出,呈现全球化与在地化的混杂形象,并且与商品合作,经常成为流行文化的代表。本课程「台湾阿嬷的芭比时代」,即是借「芭比」这个符号来指称台湾出现跨国时尚、消费型态的日治时期,探究当时的流行文化图像。尤其自1919年以降,日本派遣首位文官总督上任,象征武力统治结束;当时现代化的软硬件建设已具规模,台湾人民生活型态改变,奠定流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 以奠基日治时期并影响台湾至今的各种物质与思想之「流行文化」为主轴,从食衣住行育乐等生活面向,引导学习者认识台湾阿嬷在宛若芭比的少女时代,她们的流行、时尚为何,进而思索其被当代文创产业可能的应用与再现。

课程目标

  1. 透過影音和圖像鑑賞,引導學習者身歷其境體驗日治時期大眾生活風貌,並對台灣的過去有更深入的理解,促進在地關懷與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
  2. 透過探討流行文化與社會和歷史的相互關係,有助學習者了解流行文化產生的根源、條件與相互影響,並培養學習者對論題進行批判性思考。
  3. 透過多角思考日治時期流行文化與台灣意識形成的關係,回應當前台灣處境之議題。

授课教师

楊智景副教授

中正大學台文所副教授,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教授課程有「日本現代文學與影像」、「殖民地旅行文學」、「台灣文學專題」等。 

吳亦昕助理教授

中正大學台文所助理教授,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研究科博士。教授課程有「地方知識、深度報導與紀錄片製作」,因而善用多媒體操作,另有「日本創意事情」、「台灣與東亞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通俗文化與現代性」,經營數個FB課程社團與學生互動。

江寶釵教授

中正大學台文所所長,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曾於僑務委員會開設中華函授線上教學課程。開設實體課程有「通俗文學與文化」、「日治時期台灣通俗文化與現代性」、「鄉土文學與文化」、「田野調查、文獻整理與資訊化」。

許劍橋助理教授

中正大學台文所專案助理教授,中正大學中文博士。教授課程有「東亞流行文化」、「性別與社會」、「小說、影像與創作」、「田野調查、文獻整理與數位化」。

 

  • 助教姓名與聯絡方式:

課程助教 ccu21603@gmail.com

課程助教 fayeccu@gmail.com

課程助教 ccumoocs2@gmail.com

課程助教 huangsisley@gmail.com

课程进度表

第1周:女神的新衣:衣着流行

第2周:食在有意思:饮食流行

第3周:新乐园:娱乐空间

第4周:流行最前线:媒体与身体

第5周:用旅游卖台:旅游观光

第6周:自由恋爱VS.福尔摩斯:流行文本

课程内容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具有以下三点理念:

1.引导学习者进行独立性、批判性、系统性或集成性等面向的思考,或能以创意角度思考新事物。

2.引导学习者了解全球化下的世界情势与脉动,使其具备国际视野,也有助于理解台湾与中国、日本乃至西欧间流行传播路径与相互影响关系,并能以古鉴今,对现今自身的经验或存在境遇,进行观照、反思。

3.提供学习者多元观看台湾文化的方式,使其更具公民意识与批判思考。

本课程由四位中正大学台文所教师依单元主题分别授课。教学策略上,课程讲授将搭配精选1919~1945年的影音和图像,引导学习者身历其境体验当时台湾民众的生活风貌,并对台湾的过去、流行文化之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上课形式

只要有網路,你可以在電腦、平板或手機上學習。您可以在討論區提出問題或是討論課程內容,老師、助教或是其他學員都會一起加入討論,你會發現學習變得很有樂趣喔。

评分标准

  • 課程及格標準:60 滿分:100

【線上作業】  40% 

每週規劃線上作業,4週均採討論區分享。

【同儕互評】20%(各佔10%)

1.第4週作業:觀影申論(侯孝賢導演「最好的時光」中的「自由夢」)。

2.第5週作業:規劃四天三夜台灣小旅行行程 

【問卷投票】10%

為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程中兩次的票選活動的參與度列入計分。

【「摩登派對」企劃案】30%

提出一份以台灣1919~1945年流行文化為主題的「摩登派對」企劃案。  

通过标准


Course grade pass:60Grade Memo:max grade 100 point

先修科目或先备能力

常见问答集

  • 學習對象:

一般對象:

對台灣歷史、文化,以及對流行文化有興趣的所有民眾。尤其,「流行」(popular)的原意即「屬於民眾」,流行文化的最大特徵就是為多數人喜愛和迎合大眾口味。因此,本課程的普及性和市場接受度頗廣,吸引力極易擴散。

進階對象:

預期學習者修習本課程後,能推廣和活用台灣文史知識者,如:國高中國文、歷史、地理、社會教師,大學通識課程學生,台灣文史工作者、縣市文化局公務人員、海外對台灣文史有興趣者,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如編劇、視覺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