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學遇上死亡
Teacher: 楊雅琄
2016/10/31

Summary

「死亡」,在我們的文化裡始終是個避諱的字眼。童稚時,每每遇到街頭的靈堂、出葬隊伍等白底黑字鮮花相伴的死亡相關意涵,大人總囑咐我們不可直視、快速避開。然而,死亡實際上卻是無人可避得開的,沒有人不死,只是早晚不同。拒絕承認死亡的可能,並阻止不了死亡的發生。於是,當發現死神即將帶走至親摯愛,便感覺頓失所依、打擊沈重、無助茫然,驚覺太多想做的來不及。故而本課程意圖以每個人都會遭遇到的經驗:「死別」出發,連結至文學教育。如何讓修課者藉由閱讀文本與書寫活動直視死亡,並進一步在死亡來臨之前對至親摯愛表達自己從未曾說出的感受與心意?這便是本課程最初成形的動機。總言之,本課程設計時的教學理念,即是「以文學陪伴,直視死亡,觀照自心」。 本課程利用生死學概念解讀文本,藉由明代袁中道(1575-1630)《遊居杮錄》裡有關二哥袁宏道(1568-1610)臨終前後第三九九~四一三則的日記(以下簡稱為袁中道〈日記〉),與書寫喪子之痛的陳義芝〈異鄉人〉為古今散文對讀的參照對象。古今對照,便可發現:儘管作品存在著時代、語言的差異;但所傳達的情感,卻仍能產生超越時空的共鳴同感,這是多麼美好的體驗!

Course Object

本課程整體單元之課程教學目標,乃在利用生死學概念解讀文本,使修課學員不僅了解、感受文學的力量,亦可從中增進對生死學的一些了解。晚明小品清新可愛,與唐宋古文大不相同,袁中道遭逢生死離別之痛,仍不掩本心,情真意切。陳義芝〈異鄉人〉頗適合與此文參照閱讀,兩者同樣書寫臨終陪伴過程、作者也同樣內心傷痛卻又必須扮演可被他人信賴依賴的男主人角色。古今對照,便可發現:儘管作品存在著時代、語言的差異;但所傳達的情感,卻仍能產生超越時空的共鳴同感,這是多麼美好的體驗!已有華文語文基礎能力程度的修課學員們,相信都能藉由本課程感受到這種美好,使其更樂於親近古典散文。

茲將本課程預定之教學目標表述如下:

第一周 
1.
能體會 Tears in Heaven歌詞的哀傷心情
2.
能知道Tears in Heaven與陳義芝〈異鄉人〉 的相似處

第二周
1.
能指出陳義芝〈異鄉人〉的大意

第三周 
1.
能了解陳義芝〈異鄉人〉中的邦兒心情
2.
能了解陳義芝〈異鄉人〉中的父親心情
3.
能分析陳義芝〈異鄉人〉的文章布局結構與寫作技巧
4.
能體會陳義芝〈異鄉人〉中的父親心情。

第四周 
1.
能了解生死學的意義與價值。
2.
能了解從生死學閱讀陳義芝〈異鄉人〉的理由。
3.
能說出哀傷五階段。
4.
能指出哀傷五階段與陳義芝〈異鄉人〉的關聯。
5.
能知道為何需要哀傷輔導。
6.
能了解哀傷輔導與陳義芝〈異鄉人〉的關聯。
7.
能統合課程所學,書寫個人的失落經驗或對死亡的理解。 

第五周 
1.
能指出袁中道〈日記〉的大意。
2.
能描述袁中道〈日記〉的二哥生前變化。
3.
能描述袁中道〈日記〉的作者心情變化。

第六周 
1.
能了解袁中道〈日記〉中有關死前徵兆的變化。
2.
能體會袁中道〈日記〉中作者的傷痛心情。

第七周 
1.
能同意了解臨死徵兆的重要性。
2.
能運用袁中道〈日記〉去了解死前徵兆的變化。
3.
能比較袁中道〈日記〉與陳義芝〈異鄉人〉。
4.
能關注生死議題。

Course Teacher Intro

楊雅琄老師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為敘事學、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化。教學經驗豐富,授課風格多元紮實,頗受學生好評。

近年開始踏入數位教學領域,曾於102-103學年,連續兩年執行「高東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高中三年級學生線上增能學習方案」之國文課程,以proera為平台開課,課程時間共36小時。又於104學年,執行隸屬「高東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大學校院協助高中優質精進計畫」之學生學習方案之「大學預備課程:國文課程」,以e-want平台開課,課程時間共18小時,有春季班、夏季班兩種。本人除研讀數位教學相關書籍,以補充理論知識外,並於Coursera、e-want、中華開放教育平台等磨課師相關數位教學平台註冊選課,以確實了解磨課師課程之實際運作與經營方法。

Course Schedule

第1週:第一單元初閱異鄉人(1):解說「Tears in Heaven 」

第2週:第一單元初閱異鄉人(2):異鄉人動畫文本

第3週:第二單元再讀異鄉人

第4週:第三單元三品異鄉人

第5週:第四單元初閱日記

第6週:第五單元再讀日記

第7週:第六單元三品日記

Course Content

第一單元:初閱異鄉人

(1)Tears in Heaven: 

1-1本週教學目標
1-2Tears in Heaven歌詞分析
1-3Tears in Heaven傳達的父親心聲

(2)異鄉人動畫文本

2-1本週教學目標
2-2文本初閱(一)邦兒車禍
2-3文本初閱(二)父親回憶
2-4文本初閱(三)節節敗退
2-5文本初閱(四)哀傷難解

第二單元:再讀異鄉人
3-1本週教學目標
3-2文本分析(一)隻身異國留學的邦兒心情
3-3文本分析(二)回憶親子互動的父親心情
3-4文本分析(三)文章布局結構與寫作技巧
3-5作家訪談:陳義芝談異鄉人
3-6小結


第三單元:三品異鄉人
4-1本週教學目標
4-2關於生死學
4-3從生死學閱讀文學作品的可能
4-4 從哀傷五階段看異鄉人
4-5悲傷輔導之於異鄉人
4-6小結(含圖文寫作與同儕互評說明)

 
第四單元:初閱袁中道日記
5-1本週教學目標
5-2文本導讀(一)作者背景
5-3文本導讀(二)中郎病重
5-4文本導讀(三)臨終前後
5-5文本導讀(四)哀傷難解
5-6小結

 
第五單元:再讀袁中道日記
6-1本週教學目標
6-2文本分析(一)診脈無病
6-3文本分析(二)中郎火病
6-4文本分析(三)不能說的痛
6-5小結

 
第六單元:三品袁中道日記
7-1本週教學目標
7-2簡介「臨死徵兆」
7-3解讀文本中的臨死徵兆
7-4課程總結

Course Mode

本課程分為三個主要單元,每個單元再由數個小單元組成,每個小單元提供一段10分鐘以內的視頻影片,以符合數位學習之最佳學習時間長度。

Course Grade

  • 作業:80%(分為每週線上測驗40%、討論區10%、同儕互評期中作業圖文寫作30%)
  • 期末考:20%
  • 討論區互動事項:「至少發言一次」即可得分,為鼓勵同學彼此交流,故列入計分項目

Grade Required


Course grade pass:60Grade Memo:max grade 100 point

Course Ability

高中程度之基礎語文能力

Course Suggest

一、主要閱讀作品:

袁中道:《游居柿錄》(維基文庫https://goo.gl/aWu6qI卷五27~41)

陳義芝:《為了下一次的重逢》,台北:九歌,2006 。

二、延伸閱讀作品:(本課程平台左欄之「教材」亦收錄多種延伸閱讀作品)

朱天心:《漫遊者》,台北:聯合文學,2000。

余德慧等:《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台北:心靈工坊 ,2006。

劉梓潔:〈父後七日〉,《父後七日》,台北:寶瓶,2010 。

龍應台:〈目送〉,《目送》,台北:印刻,2015 。

索甲仁波切著,鄭振煌譯:《西藏生死書》四版,台北:張老師文化,2015。

陳義芝:〈為了下一次的重逢〉,《為了下一次的重逢》,台北:九歌,2006 。

黃勝堅:《生死謎藏: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台北:大塊文化,2010。

克莉斯汀‧龍雅可著,陳琴富譯:《假如我死時,你不在我身旁》,台北:張老師文化,1999。

瑪麗‧德‧翁澤著,吳美慧譯:《因為,你聽見了我》,台北:張老師文化,2000。

Certificate information

本課程證書費用:500元

如何申請證書?

1.點選右上方的「小白人」。

2.點選「證書下載」。

3.畫面即會轉到申請證書系統中,請點選「我要申請證書」。

4.點選「我要搜尋」開始申請證書。

詳細證書下載流程說明請點這裡